10月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重磅信号释放,美股黄金油价齐涨抢先看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0-10 14:49:04 179

美联储要不要“松口”降息,市场和决策层的博弈已经摆上桌面,刀光剑影,有人拍桌子,有人拍大腿,2025年9月末的这个夜晚,气氛一度拉满,谁都不想先认怂。

9月26日晚上,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把核心PCE指数丢给了市场,2.9%(同比),0.2%(环比),说是符合预期,其实更多人是在等靴子落地,或许不是所有人都关心什么是PCE,数据出来前后的波动,却是赤裸裸的,交易室里有人悄悄盯着屏幕,手指已经按在鼠标上,等着那一刻的红绿跳动。

“你觉得这数据能催化降息吗?”一位纽约的基金经理在电话里问他的同事,后者一边咬着笔头一边回:“只要鲍威尔不说NO,市场就当YES。”这不是段子,这是真实的墙角悄悄话,没什么官腔。

当天晚上,道琼斯拉了个0.65%的小阳线,46247点,标普跟着蹭了0.59%,6643点,纳斯达克也不甘示弱,22484点,0.44%的弹跳,乍一看,都是些看起来很理性的数据,交易员却在群里互怼:“这就叫集体高潮?本周还跌成那样。”其实从9月23日到26日,道指还是跌了0.15%,纳指跌0.65%,唱多和唱空的都不敢赌大。

再看欧洲那边,DAX、CAC40、富时100,盘面上都往上冲,德国的DAX涨了0.87%,法国的CAC40也差不多,英国富时100加了0.77%,这边的分析师在推特上打趣:“美联储一皱眉,欧洲人就先笑了。”不过仔细一扒拉,其实德国一周才涨0.42%,法国0.22%,英国0.74%,没有谁真的赚翻。

不怕跌的,只剩贵金属。黄金那一晚上收在3789.8美元/盎司,白银46.365美元/盎司,涨幅分别0.50%、2.77%,有人说“黄金又开始暴走”,但一周算下来才2.27%和7.95%。一位上海的投资经理在朋友圈里写:“央妈们都在买金,难怪金价稳得一批。”细节是,中国等国央行持续增持,消息没有明说多少吨,但足够让市场夜不能寐。

回到市场正中心,PCE数据一放出来,CME那边的降息概率工具就爆了,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冲到89.8%,维持不变只剩10.2%。有人冷笑:“还装什么?都写脸上了。”12月能不能连降三次,市场分歧就大了,65%左右的概率,谁也不敢拍胸脯。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美国的“脏数据”——这个词在交易员圈子里并不罕见。8月的PCE通胀环比0.3%,高于7月的0.2%,和经济学家预期一样,表面稳,其实里面水分多。剔除掉食品和能源,核心PCE还是0.2%,和7月打平,但同比2.9%,和7月持平,通胀压力被按住,市场却不信邪。

有人问:降息真的稳了吗?鲍曼又来发言,说就业市场“有点虚”,通胀快达标了,喊话要“坚定降息”,还建议操控资产负债表、修机制,明面上是稳,实际是怕,怕重演2023年那种“通胀炸锅,资产崩盘”。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说得更直接,关税还在折腾,通胀预测信心很低,“我们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找平衡,现在这俩都朝着不太妙的方向走,但还能撑住。”有意思的是,这种现场采访气氛,总有人问:“你觉得美国还能‘软着陆’吗?”巴尔金摊手:“信息不全,先拖着看。”

2025年9月的美国,政府停摆的阴影又来了,投资者们心里打鼓——停摆要是真的发生,很多关键经济数据就断档,市场就像蒙着眼睛开车。富国银行那边的分析师直接讲:“这次如果政府停摆,经济数据断的比2018-19年那次还狠。”有交易员抱怨:“我们咋交易,拍脑袋吗?”

黄金、白银这些“避险兄弟”继续涨,上海那边的期货分析师也说得明白,大家都在赌“剩下两次会议都降息”,虽然美联储官员们嘴上挺谨慎,市场情绪根本不当回事。有人分析:关税对通胀的冲击没想象中大,四季度美国投资还可能抬一抬,财政赤字和债务疯涨,央行抱团买金,黄金的“长期底气”越来越实。

油价这波表现相对安静,美油主力合约65.19美元/桶,涨了0.32%,布油68.74美元/桶,涨幅只有0.23%,一周分别涨了4.47%、4.10%。华泰证券那边的研究员在微信群里说:“中东原油出口猛增,南美新项目明年初就要爆发,2025年底以后全球原油可能要供大于求。”有人吐槽:“油市这波是‘小心翼翼的反弹’。”

回头再看中概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了1.56%,金山云、大全新能源、蔚来、理想汽车、晶科能源、百度、阿里、网易都在跌,一些跌幅还不小,金山云直接跌超10%。群里有人发了个段子:“中概股最近是‘一跌到底’模式,谁敢接刀?”

有意思的是,市场表面盛宴,背后却是刀光剑影——一边是降息预期推着资产价格往上冲,另一边是美国政府停摆、财政赤字、通胀压力、全球能源变局等各种“地雷”随时埋在路上。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表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涌动’。”

自问自答时间到了——“美联储10月会不会降息?”市场答案已经很明显,可是真到那一天,谁知道会不会又来个意外?数据、概率、模型都在推演,情绪却总是跑偏。毕竟,这年头决策不是靠数据说了算,更多时候,是靠一群人围着桌子猜心情。

2025年9月27日凌晨,华尔街的夜灯还亮着,交易员们在屏幕前互相试探,推演着10月美联储的每一个动作,谁都明白——这场博弈,远没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