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控 / IT 负责人必看:金融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BCM)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起初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的投入有限,仅 从满足监管合规要求为工作目标,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行业越来越重视业务连续性管理,并把其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无论是银行的支付清算、证券公司的交易结算,还是保险机构的出险理赔,任何业务服务的中断,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机构平均每小时业务中断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此外客诉率、客户流失率也会有所提升,同时事态严重还有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当前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日常管理工作的推进中仍面临部分难题,亟需通过专业的咨询服务与智能的技术工具构建起科学适配的韧性体系。本文将从痛点剖析、解决方案、核心优势、未来展望四大维度,全面解读金融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破局之道。
一、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痛点:从管理到技术的隐痛
金融机构因业务属性特殊,在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呈现 “多层级、跨部门、强关联”的 特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一)资源有限下的 “合规与实效” 双重困境
以中小银行为例,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他们都是痛点最集中的群体。业务连续性管理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源于 “资源投入不足” 与 “管理认知偏差” 。
业务连续性管理范畴界定模糊,与应急及危机管理脱节
大部分中小银行将业务连续性管理和灾备管理混为一谈,仅关注数据中心灾备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业务层面的连续性保障。以某西部农商行为例,该行曾因区域停电导致网点断网从而无法办理业务,客户无法正常取款、网点工作人员缺乏业务引导手段,从而引发客户强烈不满。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该行对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范畴模糊,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流程独立、责任人交叉,导致中断发生时 “多头指挥、无人主责”从而无法科学、高效的进行处置。
预案架构 “照搬模板”,缺乏业务适配性
多数中小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预案直接参考大型银行或监管文件模板,未结合自身业务特色优化。例如某城商行的系统中断预案中,并未结合行内业务实际情况明确 “备用通道的承载容量以及超过容量后的客户分流方案,这就导致了在春节支付高峰时,系统故障后预案无法落地,引发百余起客诉的后果。
持续改进机制缺失,演练“走过场,保量不保质”
银行每年都会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但目前大多数中小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演练多以 “桌面推演、模拟演练” 为主,实战演练的占比不足。例如某华南村镇银行通过模拟核心系统故障开展了年度业务连续性演练,演练过程中并未测试数据同步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演练后出现 主备数据不一致的严重问题。此外,部分银行并未建立 “演练 - 复盘 - 优化” 的闭环管理机制,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存在未纳入整改清单以及整改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二)复杂体系下的 “协同与效率” 难题
大型银行虽资源充足、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开展较早,基础扎实,但因机构规模庞大、业务线条多、系统架构复杂、部门间壁垒相对严重,从而痛点集中在跨部门协同。大型银行通常按部门划分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职责,但业务中断往往涉及多部门。某国有大行信用卡系统故障时,因科技部未及时同步故障进度给客服部,导致客服人员无法向客户准确反馈恢复时间,客户投诉量激增。此外,各部门对于业务连续性管理存在指标不统一的情况,从而导致资源分配冲突。
(三)监管合规与行业标准适配痛点:跨区域监管标准或有差异,集团化机构适配难
金融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受多部门监管,国内不同省份监管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求存在些许差异。例如某全国性城商行需为不同分行结合地方监管机构审查重点定制些许不同的方案。此外,跨境机构需同时满足国内与海外监管要求,合规复杂度倍增。金融机构面临 “合规成本高、解读偏差大” 的问题。
(四)技术与数据层面的底层障碍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 “数据驱动” 与 “技术支撑”,但部分金融机构存在 “数据治理薄弱、管理工具落后” 的问题。
数据不准确,决策依据不足
以业务影响分析为例,该环节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环节,需基于 “业务交易量、营收占比、客户影响范围” 等数据确定 “重要业务优先级”,但多数金融机构存在 “数据分散在各业务系统、数据口径不统一” 的问题。
应急处置缺乏 “实时数据支撑”,决策滞后
业务中断发生时,需基于 “实时故障数据、业务影响范围、资源可用情况” 快速决策,但多数机构依赖 “人工汇报” 获取数据,效率低、误差大,容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
二、破局之道:以 “专业咨询 + 技术工具” 双向驱动,解决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全流程痛点
针对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需从 “管理体系优化” 与 “技术工具赋能” 两个维度切入 —— 通过专业咨询服务搭建 “符合业务特性与监管要求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通过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建设实现 “体系管理流程化、自动化、数据化、协同化”。两者结合形成 “闭环管理解决方案”。
(一)业务连续性管理咨询服务:系统性破解管理痛点
通过业务影响分析明确业务目标,指导资源建设方向
业务影响分析是指识别业务功能,评估业务中断可能造成的财务、非财务损失,分析业务恢复目标及业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判断恢复业务所需资源等的活动。
参照组织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各部门在监管规范下的情况(是否面向客户、是否涉及账务处理、业务恢复时效性要求高)和应纳入重要业务的其他理由(如基于发展战略考虑应作为重要业务),以及根据评分说明要求对财务影响进行定量评分,对客户满意度、合规性影响、声誉影响进行定性评分。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筛选出组织重要业务,梳理产品、服务、渠道、流程,细化颗粒度。确定业务恢复目标,识别出重要业务数据的存储和业务资源,以及重要业务依赖的信息系统和外部服务。
开展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从业务连续性运作的视角出发,分析业务连续性运作所依赖的关键资源(如IT设施、办公场地、人员、后勤保障等),以业务流程所依赖的关键资源为风险分析的资产对象,结合关键资源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关键资源所面临的自然的、社会的、人为的威胁,通过模型量化分析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损失的价值。通过风险分析,旨在制定控制措施减少/减小风险,并为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风险场景可为应急预案的开发提供部分输入,如风险场景等,加强预案开发的针对性。
对机构信息基础设施所在的关键场所和相关部门所面临的潜在自然、技术和人为风险进行识别。根据各种风险发生频率、对业务功能的影响及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确定残余风险,进而为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提供基础依据。
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任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的监督和保障。结合企业已有制度成果及各级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为核心,以业务连续性管理各分项工作管理制度为辅助,以配套管理机制为支撑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及有效落地。通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的梳理、整合和进一步完善,明确应急组织架构、部门分工、事件分级、事件汇报流程、预案编制及应急演练等,以规范企业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
常态化演练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通过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制定标准化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能够使员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更加从容应对,减少决策时间和混乱程度,快速恢复业务运营。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整体协同效率。此外,常态化的演练和改进机制能够使客户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技术赋能全流程提效,解决效率与数据痛点
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需覆盖 “风险评估、预案管理、演练管理、应急处置、合规报告” 全流程,通过自动化、数据化、协同化功能,解决 “人工效率低、数据不准确、跨部门协同难” 等痛点,核心模块与价值如下:
三、我们的 BCM 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亮点,为金融机构创造 “韧性 + 效率 + 价值”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行业数字韧性解决方案服务商,同创永益深耕行业 15 年,服务超上百家金融机构,形成 “定制化方案 + 核心技术 + 全周期服务” 的差异化优势,核心亮点与价值如下:
(一)咨询服务方面
以 “客户业务特性” 为核心,实现 “监管合规 + 业务实效” 双重满足:我们摒弃 “一刀切” 的方案模式,通过 “行业深耕 + 需求洞察”,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方案。
紧跟监管动态,助力企业实现合规要求前瞻性适配:同创永益拥有 “监管政策研究团队”,实时跟踪国内外业务连续性管理监管动态,确保方案 “提前适配、持续合规”。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方面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构建 “高可靠、高适配、高智能” 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同创永益拥有 200 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业务连续性管理核心技术,获得多项专利成果。
AI 赋能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实现全流程提效:
AI 预案优化:分析 “演练数据、故障处置数据”,自动识别预案中的冗余步骤或缺失环节,并提供优化建议;
AI 报告生成:支持自然语言交互,AI 自动从各模块获取数据,生成结构化报告,并支持自定义修改,实现报告自动化生成,同时提供智能润色、优化、扩写、缩写等AI辅助编辑功能。
长期价值共创
行业经验共享:邀请监管专家、头部机构代表分享经验,帮助客户成长,借鉴同行最佳实践;
价值量化评估:从 风险降低、效率提升、合规成本节约三个维度,量化解决方案带来的价值。
结语:携手共建金融行业 “韧性未来”
业务连续性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 “生存与发展” 的核心保障。从满足 “合规要求” 到 形成“竞争优势”,从 “被动应对风险” 到 “主动防御风险”,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内涵与价值正在不断升级。我们凭借 “定制化方案、核心技术、全周期服务”,已帮助 400 + 金融机构破解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痛点,实现 “风险降低、效率提升、价值创造”。
未来,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紧跟 “智能化、多云化、融合化” 趋势,不断推出 “AI智能化、自动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平台,并且协同合作伙伴,实现跨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生态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解决方案。
如果您的机构正面临 “合规难、应急效率低、跨部门协同不畅” 等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为您提供 “免费诊断服务”,定制专属解决方案,共同构建金融行业的 “韧性基石”,护航业务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