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国刚认输,特朗普彻底急了:大豆订单翻三倍
美国中西部广阔的农田里,金黄的大豆堆满仓库,却找不到买家。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疯狂喊话,要求中国将大豆订单翻四倍,但回应他的只有沉默。
1 欧盟让步,27国签署特殊协议
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这份协议,被称为“向霸权交的‘生存税’”。根据协议内容,欧盟不仅要在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还要取消所有美国工业品关税。
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去年出口总额的4.5倍,意味着欧盟需要把美国海外能源全部包圆才可能完成指标。法国《世界报》算了一笔账:美国液化天然气比卡塔尔贵23%,欧洲消费者每年因此要多掏500亿欧元冤枉钱。
协议中第7条明确规定:“防止技术流向相关目的地”,一位德国议员当场掀桌抗议:“这不就是逼我们与中国脱钩?”
2 特朗普的焦虑,大豆订单要求翻四倍
就在欧盟签署协议的当天,特朗普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他在社交平台上不仅要求中国将大豆采购量增加四倍,还威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企业征收100%的“二级关税”。
3 中国的反击,多元化采购策略
面对特朗普的要求,中国商务部迅速启动了“大豆多元化”战略。中国追加了巴西500万吨新季订单,启动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快速准入,并在东北扩种1000万亩高产田。
这些措施立即见效。艾奥瓦州大豆期货暴跌7%,芝加哥交易所警报响彻通宵。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占比从54%暴跌至9%,巴西总统卢拉笑纳了百亿贸易礼包。
4 美国农民的困境,集体上书求订单
美国农业领域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救市行动”。来自中西部农业州的数千名大豆种植者联名致信白宫,敦促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实质性贸易协议。
根据美联储农业信贷报告,超过60%的美国农场主依靠抵押贷款维持运营,平均每个农场背负着高达50万美元的债务。若出口困局持续,中西部各州可能爆发连锁性的农业信贷危机。
5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重构
中美贸易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已从2018年的19%降至2025年的15%,而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6 欧盟的大豆进口变化
与此同时,欧盟的大豆进口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在7月30日前的五周中,欧盟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达到近36万吨,是去年同期的约3.8倍。
美国大豆占欧盟大豆总进口量的比率也从9%猛升至37%。除大豆外,7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豆粕量也增至18.5万吨,是去年同期的33倍。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盟可以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大豆,这对欧洲和美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德国媒体认为,欧盟进口美国大豆飙升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战。
7 谈判僵局与未来展望
中美贸易第四轮谈判在华盛顿悄然落幕,双方代表面无表情地走出会场,市场已经读懂了结果——又一场没有突破的较量。谈判结束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将549类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期限延长至11月29日。
美国农场主的仓库里堆积着三年陈豆,而巴西港口正忙碌地将更多大豆运往亚洲。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员透露,若出口困局持续,中西部各州可能爆发连锁性的农业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