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股份现金流转负,发可转债融资,应收账款激增

新闻动态 2025-10-10 04:52:44 141

海天股份这波操作,真要说是“水中捞月”还是“风口上舞”,还真让人琢磨不透。

经营现金流一下子打了个小转身,成了负数,按理说,这年头要是家里没点余粮,谁敢大手笔干事?结果,海天股份却偏偏在此时放出大招,打算给自己添一笔不小的债,最多8.01亿元的债券,且还是“可转债”——听说过吗?就是那种买了能变成股票的“债”,有点像点石成金,当然也有点像信任跳楼机。你说,经营现金流暴跌,偏偏要融资,这是要赌未来,还是过河拆桥,把眼下的绳子紧一紧?

一边是账上现金少得可怜,另一头公司却说,别怕,我们有项目,有前途!募来的钱不是打水漂,准备投给几个超级工程:简阳的供水数智化升级、资阳的韧性改造、夹江的污水厂扩建,还有补充流动资金。对了,这听起来都是各地的环保和基础设施,不是纯粹为公司自己的金库添砖,倒真显示了点“为民造福”的架势。可是你细想,这些大项目动辄花费巨大,万一钱没收到位呢?这债恶性循环的味,不就飘上来了?

公司底子咋样?公开信息其实还算透明。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长着两个脑袋,一头把守环保,搞供水、污水、垃圾、直饮水和工程施工,另一头则昂起新能源新材料,主攻光伏导电浆料。等等,这名字听着就挺高端,新能源大概是这几年资本市场最诱人的甜点,这类新兴业务是不是能啥都扭正?说实话,没人敢拍板。环保领域,十年一日,刚需程度是有的,但利润空间受政策制约也不小。新材料、新能源这根线,毛利弹性如何,短板在哪,市场谁敢说全懂?

说到净利润,这三年算是稳步提升了点,从2.13亿、2.42亿到3.05亿,年均2.53亿。听起来公司赚钱能力还挺靠谱,自家兜里的小金库能不能覆盖债券的利息?公司自己说,这年头平均利润足够支付一年利息。话说回来,这年债能不能还出来?那还得看这些项目过两年成效咋样,钱投进去了,能不能跑出个水花来?这年头,可转债市场利率并不低,公司一口气发这么多,买单的不仅是投资者,更是整个企业的现金轮。只要市场信心不打折,这账是能算得过来的。可话又说回来,这信心也就如同天上的云,说散就散,明明稳如老狗,忽然之间也能翻车。

资产负债率这数据,看似还挺健康。58.48%到61.93%,边上不少上市公司高好多。但你要仔细看,这数字每年变动,能保在合理区间,确实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心血之作”。但合理归合理,“合理”的边界其实也挺玄乎,尤其是遇到现金流骤降的时候,往往这些数字看似无害,实则暗藏凶险,像藏在水底的暗礁,划破一脚才知厉害。

啊,说到现金流,这才是硬核比拼的战场。2022到2024年,现金流净额都还在正向波动,偶有小跌,无伤大雅。但2025年上半年直接从正转负,暴跌160.99%。这幅度有点像股民的心跳,昨天还在打板,今天一觉醒来直接绿到发慌。公司说,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新材料业务采购原材料、交易保函啥的。话说,这些业务确实资金密集型,一点风吹草动就得抠着数分发。但你去看看这些项目,现在投钱,几年后到底能有多少回报?一句“可控”就当真了,不怕财报成了悬疑片。

最扎心的还是那个挂在头上的“应收账款”大山。2022到2025年上半年,数值从5.39亿一路飙升到12.04亿。就这么几天功夫,账户上多了这么多没拿到的钱。这数据的增长速度,怕不是公司业务扩展的速度更快。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越来越低,从2.19降到1.57,效率可谓是一路向下。这说白了,看上去业务多了,但钱却迟迟不到手。污水处理涨价,账面上是直接认账了,但收钱周期可能得拉长不少。一边是账面利润变漂亮,一边是现实现金流见低。梦幻业务、真实财务,活脱脱是打工人嘴里“领导说好就是真好”的套路。

市场呢?二级市场股价也是跟着扑腾了一下,跌了0.64%,7.73元一股,总市值才35.69亿。对于这么多应收账款和待还债券来说,这市值,显得有点小家子气。投资者估计心里也打鼓:公司说能稳住,市场却不太买账,这就是上市公司“自说自话”与投资人“用脚投票”的典型对照。

慢点,我们再来看公司这次发债的布局。环境这头,几个水务和污水项目都算硬核,属于打基础的业务,地方政府不差钱,项目周期也长,风险未必很大,但回款慢是现实。新材料、新能源这头,赌的是行业未来,但别忘了,这口汤不是人人都能喝到底。资金一时被应收账款锁住,现金流一下子负了,发债融资就是给自己打个“临时吊瓶”,赌一赌后边有春天。可是这个吊瓶,会不会变成“赖账”的导火索?谁也说不准。

其实,整个操作看上去也有点“无奈”的劲儿。你说经营现金流暴跌,谁都怕,谁都焦虑。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现金流负了,融资通道缩窄,分分钟容易爆雷。但海天股份偏偏选择顶风冒进,想靠发债把现金流抽回来。是不是自信满满?未必,说不定背后更大的压力是来自行业竞争和“刚需”基础设施的不可延缓。没法等,项目已下,政策要求也到位。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迈。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说是“财务工程”,其实更像“现金流的救赎”。企业这圈,谁不在空中走钢丝?管理层嘴里说合理、安全,投资者心里依然悬着把绳。负债率合理是一回事,现金到底在不在手里,才是企业活得好的底气。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账面利润再漂亮,现实现金流不给力,那就像人生“只剩表面风光,裤腰带都快松掉了”。

打个比方,企业就像跑马拉松,账面利润是成绩单,现金流才是补给站。成绩单再亮,没水喝迟早倒下。海天股份这时候发行可转债,有点像临时捡个矿泉水瓶填肚子,虽然嘴巴滋润了点,但比赛能不能坚持到终点,真不好说。业内其实也早有类似案例,光靠发债“回春”,最后资金链绷不住的比比皆是。

公司还提到,发行可转债的钱会全部投入几个项目,说到底还是希望借新还旧、以未来现金流抵现在压力。更何况,这几年环保、新能源领域业内竞争白热化,各种政策风向频换,要想稳住基本盘,钱得跟着发力,项目得跟着跑。没人能坐等天降馅饼。

海天股份的策略,谁看都知道是个大胆的选择。但到底能不能玩出花样?要不,过两年我们真得回头看看,这笔可转债带来的是新的增长点,还是埋了隐藏的雷。至少目前,市场还没完全买账。投资者或许还得盘算盘算,公司这么干,是在“先解燃眉之急”,还是“埋雷坑自己”?

归根到底,这一场财务玩法,不只是海天股份一家之忧,更是整个行业的“通病”。发债融资、长期项目、账面利润、应收账款,最后一切还是回归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金流才是一切的基础。账面数字再好看,钱包里没钱,就只能是给自己打气,不管用。

说到这,你怎么看?企业发债融资是对未来的自信,还是应急敷衍的权宜之计?现金流负了,发债还能救命吗?别光看表面风光,低头看看底裤,也许,才是真相所在。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