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亿是“小目标”,现在却到处变卖家产:70岁王健林瘦到脱相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2016年,一句‘先挣它一个亿’让他彻底封神,万达风头一时无两。
那些年,他是三届胡润百富榜头牌,儿子王思聪也被全网拿来调侃。一时间,首富、国民老公、商业传奇,全都安在了这个曾经军人出身的企业家身上。
可是,谁能想到呢?到了2023年底,他的财富排名直接砸到了第89,资产居然缩水了近八成。对赌协议失败,债务危机爆发,背后的原因不是一句‘运气不好’能解释。
中国房地产周期调整、全球资本骤变,还有一轮又一轮‘去杠杆’政策,王健林就像在漩涡中心一圈圈往下沉。
前阵子云南考察,王健林现身现场。照片传开,所有人惊呆了。一张脸瘦得有些脱相,神情憔悴,和当年年会舞台上高歌《一无所有》的那个壮汉完全两回事。
现实是什么?是无数债主找上门,没办法,只能到处变卖手里的家产凑钱还债。企业家困境,从体态到精神,远比外界想的残酷。
网民议论这份‘暴瘦’,但那场压力却是创富时代渐渐褪色的清晰烙印。经济转型、政策监管、社会眼光,三个战场打成一锅粥。风光的老板实则在泥潭里死扛,表面的气场底下,是一个人的孤独、负重和泡影。
别光盯着那几年热搜。细抠下去,王健林背负的六千亿债务,其实是三份对赌协议堆积出来的。经营模式一乱,民营巨头们全得重新划定‘安全边界’。
高杠杆赌局,遇到政策转向‘房住不炒’、国际资本避险,游戏规则变了,谁也跑不掉。像极了晚清盛宣怀,1880年代他只手抓着招商局、电报局,时代一变,清廷债务滚雪球,实业家成了保命派。
卖牌子、丢控股权、只为企业去留。说句难听的,中国企业家这碗饭,现在要的是‘收缩自保’,而不是疯涨冒进。
时间线拉出来看,2015年王健林身家高点,万达在香港上市,风头正劲。半年后,觉得港股低估公司价值,他反手退市,结果一通操作,签了第一份对赌协议。财团们掏了三百多亿,助他退市,条件却是必须在内地主板再上市,没达成,就等着巨额赔偿。
港股屡屡拒绝再上市,外人说是他‘傲慢’,实则是中国民企在资本规则里难撕的悖论。外资收紧,创富变成困兽。
第二份对赌协议,2017年信用风险爆表,万达被银行‘拉黑’,王健林只能卖77家酒店、13个文旅项目凑钱,还不够,他与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合作,继续砸出更大的赌局:你收购股权,我拼命上市,实则是拆东墙补西墙。
到2021年,第三份对赌协议,他拉了22家机构,集资380亿,所有人押注万达商管能在2023年底港股上市。
结果呢?市场变盘,港股两年四次拒绝,协议全线崩盘,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万达开始大甩卖,16座万达广场,包括总部都不保,电影和海外投资全撒手,网友都在喊‘壮士断腕’。
这一幕让我想到古罗马的克拉苏,同样是最富的人,赌东征失败,最后变卖地产、商号,保命归来,气势全无。资产积累几十年,败掉只用几个转折。王健林失去控股权,靠割肉保牌子,命保住了,但话语权一降再降。转机也在这里,掌控权割舍下去,公司牌子尚存,危机自救成了新典范——强者未必赢,敢认输才有机会。
今年,所有债务终于还完。控股权没了,但品牌还在。这种‘及时割肉’,是顶级企业家的必修课,也是东方式危机应对的注脚。亏损、危机来临,能忍痛放弃,不拖沓亏损资产,也怪不得‘当过兵的就不一样’。
这和盛宣怀在清末遭遇一样,为保企业必须主动放弃一部分权力和资产。中国商界风水轮流转,谁看得远,谁走得稳。
当然,王健林不是这两年才练出来的强心脏。1954年出生在广元小镇,父亲是老红军,少年时代就有参军志向。15岁入伍,东北部队一干就是17年,从新兵到团职干部。1987年遇见林宁,第二年生了王思聪。家庭安定,他从军转商。1989年,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欠了149万巨债,面临倒闭。没人敢碰,王健林就敢接。
军事化管理,奖惩分明,半年就扭亏为盈。领导给15万奖金,他全部分给员工,只说公司要做大做强。1992年,企业正式改名万达,不久又遇到‘计划指标’难拿。他一遍遍申请,找战友借,老楼区没人敢要,他设计明厅、独立卫生间,终于盘活老破小,房子一抢而空。
每一次危机,他都能果断决断,有勇有谋,不怕担风险。站在风口没飘了头脑,跌到谷底没丢了志气。早年筹贷款,9天9夜不睡觉;为企业打过222场官司;2010年沈阳铁西火灾死伤惨重,万达设‘耻辱日’用来缅怀逝者、铭记教训。同样,一句话也成了万达资产变卖的底线:‘我们什么都卖,就是不卖国。’
王思聪也主动卖掉飞机豪车,协助家族还债。资产卖了、总部卖了,但没有转国籍、没有拖欠工资、没有烂尾楼。和那些高管跑路、项目烂尾、扶不起的同行相比,王健林在危机关头守住了底线。这才是顶级企业家需要的信仰和担当。
七年还清六千亿,网友感慨‘真爷们’。几十年不改初心,什么困难没见过?信仰是最硬核的底层资产,《乌合之众》说信仰的力量最惊人。有了信仰,行动就能无所畏惧。临别送儿子去英国,只说四个字‘振兴中华’,国家底线、做人的准则,真不是说说而已。这一切,比财富更厚重。
王健林变得骨瘦如柴,王思聪开始中年发福,一个卸下了时代担子,一个还在重新找自己的路。风浪过后,那份“责任感”,从瘦削的背影里照出来。看得懂的人不多,能扛住的人更少。
企业家有时像沈万三,财富达到极限,政权一变,也只能大幅捐资救家族,隐退边缘。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敢承担、勇于认输,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看似首负,其实是坚守底线后的另一种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