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首先惹到我了,宫鲁鸣也就是个小混混,有能力执教中国男篮
最近刷手机,满屏都是骂男篮的。不是说球员懒,就是说教练不行,连宫鲁鸣的名字都被翻出来反复提——有人说他当年带女篮拿亚洲冠军是运气,有人说他带男篮纯属“赶鸭子上架”。咱就实话实说,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堵得慌,但骂归骂,总得把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
就说上礼拜那场热身赛吧,中国男篮对澳大利亚。赛前大伙儿还琢磨,虽说澳洲队是强队,但咱年轻球员多,拼一拼说不定能咬咬牙。结果呢?第一节就被压着打,三分球投得跟往水里扔石头似的,禁区里被人抢得跟菜市场似的。宫指导在场边急得直拍大腿,嗓子都喊哑了,可球员们好像没听见似的,失误一个接一个。最后比分定格在68比76,输了整整8分。场下观众席有人吹了声口哨,接着是一片叹气声——这哪是热身赛,简直是给球迷添堵。
咱球迷图啥?真不是要天天拿世界冠军,就盼着能打个痛快,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搁十年前,男篮打澳大利亚能拼到最后5分钟,打韩国能咬到最后1秒;现在呢?说是“更新换代”,结果换来换去,场上还是那几个老面孔,打顺风球还行,一落后就慌神。前几天跟社区大爷下棋,他还念叨:“我孙子现在都不看男篮了,说看了闹心。当年他爸追着姚明跑,现在倒好,连个能让人记住的新人都没。”
要说宫鲁鸣,咱也不否认他有过本事。当年带女篮拿亚锦赛冠军那会儿,那叫一个利落,战术执行得严丝合缝,球员一个个跟小老虎似的。可男篮和女篮能一样吗?女篮对抗没那么激烈,球员更听指挥;男篮呢?对抗强、变数多,球员要是没那股子“拼到最后一秒”的狠劲儿,再好的战术也得打折扣。就说上场比赛那个控卫,全场运了20次球,过半场都费劲,宫指导在场边直使眼色,他愣是没反应——这能怪教练吗?还是得怪球员自己没练到位?
再说说舆论这事儿。现在网上啥声音都有,有骂球员“混日子”的,有骂管理层“乱用人”的,还有骂宫鲁鸣“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咱理解大伙儿着急,可骂街解决不了问题。就说宫指导吧,他要真不行,早该下了;可要是还行,咱也得给他点时间。问题是他现在带的这支队伍,到底有没有盼头?上回打世界杯,小组赛都没出线;上回打亚运会,差点没进四强——这成绩,搁谁当教练都得挨骂。
前儿跟一老球迷喝酒,他说:“我年轻那会儿,看男篮输球都能掉眼泪,就盼着他们能站起来。现在不一样了,输了球就想换教练,换了教练输了球又想换球员,好像换个名字就能赢球似的。”这话糙理不糙。咱们总说“竞技体育看成绩”,可成绩不是靠骂出来的,是靠一天一天练出来的。宫鲁鸣要是能把这支队伍带出亚洲冠军,哪怕是世界前八,谁还说啥?可要是继续这么晃悠,成绩上不去,那该下台就得下台——毕竟,球迷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热情也不是用来消耗的。
说白了,咱球迷要的不是“骂街”,是“盼头”。你看人家日本男篮,这几年啥成绩?亚运会铜牌,世界杯十六强,人家教练也没多神奇,就是把青训抓起来了,把年轻球员练出来了。咱们为啥就不行?宫鲁鸣要是能把心思放在培养新人上,少整点“面子工程”,说不定还能挽回点口碑;要是还抱着“吃老本”的心思,那可真该好好想想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