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老街焕新:从烟火古巷到活力商圈的华丽转身
"这破地方有啥好逛的?"张鸿站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门口直犯嘀咕。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南昌出差,前两次都窝在酒店没出门,这次被同事硬拽着来打卡。可刚走进街区,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青石板路两侧挤满了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空气中飘着煎饼和绿豆饼的香味,拐角处那面"南昌"打卡墙前排着长队,几个姑娘正轮流摆pose拍照。
最让他惊讶的是那条曾经出了名难走的珠宝街。记得去年同事还抱怨这里电动车乱窜,走路都得提心吊胆。现在可好,电动车都被智能隔桩拦在外头,游客拖着行李箱都能大摇大摆地逛。街边小店的屋檐下还装着会喷水雾的降温系统,每隔两分钟就喷一次,大热天逛着居然不觉得燥。
珠宝街中段那家"章记夫妻煎饼"门口排着长队。老板章运中正在油锅前忙活,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三十年前他刚来这儿摆摊时,整天被城管追着跑。现在可不一样了,两米宽的店面虽然不大,可每天从早到晚都挤满人。"现在年轻人就爱拍这个,"他指着墙上挂着的营业执照直乐,"说这叫'有证经营',发朋友圈特有面子。"
隔壁卖绿豆饼的陈其全夫妇更是一肚子故事。他们家的绿豆饼现在火得不行,整条街冒出八十多家叫"陈记"的铺子。老陈一咬牙去注册了商标,改名叫"酥合太"。街坊们都劝他别折腾,说顾客就认"陈记"这个名儿。结果你猜怎么着?改名后生意更火了,现在想吃他家的饼,排队两小时都是常事。
西湖区市场监管局的聂超劼说起这事就乐。他们最近正忙着帮这些老店注册商标,像"杨大娘"粽子、刘记臭豆腐这些老字号,一个个都拿到了"身份证"。"得让这些老手艺走出去,"聂超劼翻着登记表说,"总不能老让柳州螺蛳粉抢风头吧?"
万寿宫街区管理处的老王最爱显摆他们那个智能监控大屏。哪里的垃圾桶满了,哪儿的充电桩不够用,大屏上立马就能显示出来。"以前修个路灯得打十几个电话,现在问题还没到我这,底下人就处理好了。"他边说边划拉着屏幕,一脸得意。
珠宝街转角那家奶茶店的小妹说得最实在:"以前这条街啊,本地人都不爱来。现在可好,周末想买杯奶茶都得排半天队。"她指着门外乌泱泱的人群直摇头,"这些游客也真有意思,大老远跑来就为拍个照,买个饼。"
张鸿临走前特意去尝了那个网红绿豆饼。排队时他听见前面两个小姑娘在算账:"这家店一天能卖三千个饼,一个赚五毛钱,那一个月就是...""四万五!"另一个抢着说。张鸿差点没笑出声,现在的年轻人,连吃个饼都能算得这么明白。
回酒店的路上,他刷着手机里刚拍的照片,突然发现那个总抱怨南昌没意思的同事,居然在朋友圈晒出了同样的打卡照。配文是:"真香!"张鸿笑着点了赞,心想下次来南昌,可得早点去排队。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