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沙特导弹贸易简史:1枚导弹1亿美元,沙特凭此吓阻萨达姆

意昂体育介绍 2025-07-13 07:05:55 161

财富是否能确保国家的强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便拥有丰富的财富,若军事实力不雄厚,是否还能持续享有优裕的生活?答案是肯定的。以沙特阿拉伯这一全球知名的“土豪”国家为例,它用无可争议的事实,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

沙特

沙特阿拉伯的财富早已享誉全球,这不仅体现在以其奢华著称的沙特王室身上,普通民众亦能轻易享受的生活水平,远超我国的小康标准。

更令人称羡的是,沙特几乎无需付出艰辛,便坐拥丰厚的财富。这里的人们未曾经历过工业建设的艰辛,也未曾尝过辛勤汗水换来的果实。沙特所拥有的巨额财富,皆源自于石油资源的慷慨赐予。

沙特石油资源之丰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其已发现石油储备超过2600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尤为珍贵的是,这些石油不仅品质上乘,且开采难度低。正因如此,这批触手可及的庞大石油资源,构成了沙特王室维持极致奢华生活的基石。

尽管人类科技日新月异,文明亦不断向前发展,其本质而言,国际社会仍旧遵循着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石油土豪沙特

沙特阿拉伯,一个科研实力薄弱、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却坐拥巨额财富。这就像幼童手中握着金子,自然而然地招致了其他国家的觊觎之情。

沙特虽财富丰饶,获取途径却显得过于便捷,而其自我保护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尽管沙特国家倾尽全力构建自己的国防力量,甚至不惜重金,在全球范围内投入数千亿美元,采购了大量尖端武器装备。

这些尖端武器装备在沙特军队的操作下,却出乎意料地表现不佳。以近几年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为例,沙特军队在与由平民组成、身着拖鞋的胡塞武装交战时,竟被这支部队打得溃不成军,这一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装备着如此尖端武器系统的沙特军队,竟难以击败一支也门平民游击队,这足以让人对由财富累积而成的沙特军队的战斗力心生疑虑。更糟糕的是,沙特所处的中东地区,历来是强权横行、局势动荡不安之地。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究竟是如何在数十年间维持其独立与完整,同时稳健地积累财富,享受奢华生活的?为何其他国度并未觊觎其资源,对沙特阿拉伯发起侵略?

此类国家确实存在。以1990年为例,中东的强权人物——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公然入侵科威特之后,对沙特阿拉伯这个不仅坐拥丰富石油资源,且与伊拉克并无敌意的邻邦,生出了觊觎之念。

一时间,十几万伊拉克精锐大军集结于沙特边境,此乃沙特自1932年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鉴于萨达姆一贯无所顾忌的行事作风,他若借此机会一举摧毁沙特,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身处国家存亡关头的沙特王室,一方面疯狂购置大量军火于美国,另一方面,出于极度恐慌,他们毅然打破了过往的常规,邀请美军驻扎于沙特领土。

中东强人

与此同时,沙特着手将多枚东风三型战略导弹运送至发射阵地,并将它们安置于苏莱伊勒基地的发射架上。与此同时,东风三型导弹的备战程序亦被沙特电视台公之于众。

东风三型弹道导弹远非寻常武器,它在中东地区的国家中堪称射程最长的导弹。此型导弹不仅具备承载超过两吨常规弹头的能力,更是能装载相当于100至300万吨TNT爆炸当量的核弹头。

尽管美军尚未全面进驻,且从美国采购的军火尚无法及时缓解燃眉之急,沙特军队的防御力亦显薄弱,东风三导弹却一跃成为该国屈指可数的战略利器之一。正因依托东风三导弹在内的强大战略威慑力,萨达姆始终未敢对沙特发起任何进攻。

“东风三”这个名字,一瞥便显露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东风快递”同根同源——那么,中东的富裕国家沙特阿拉伯,又是如何获得我国生产的弹道导弹的呢?

沙特展示东风3。

原来中国与沙特直至1990年7月31日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那么,关于沙特用以威慑萨达姆的东风三型导弹,它究竟是在何时抵达沙特,又是如何抵达的?

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历史远早于新中国,早在二战硝烟尚未弥漫的1932年,首位沙特国王伊本·沙特便完成了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并正式宣布成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自沙特成立以来,它便秉持着政教融合的君主制模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鉴于阿拉伯半岛与中国相隔遥远,沙特与我国之间的互动实则寥寥无几。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际,由于双方缺乏了解与交流,且深受西方国家宣传之影响,沙特对红色中国并无太多好感。

沙特

这一切在1965年迎来了转折。9月6日,南亚次大陆的两大强国——巴基斯坦与印度,再度燃起战火,这场冲突即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印巴战争。

鉴于准备不足,加之国力与军力远逊于印度,巴基斯坦在此次冲突中遭受了惨重损失。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与巴基斯坦早已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然而它并未站在巴基斯坦一方,反而实际上偏向了印度。

鉴于与巴基斯坦同属伊斯兰教国家,沙特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支持巴基斯坦。然而,那时的沙特远未成为日后凭借石油财富而傲视群雄的土豪之国。尽管沙特对巴基斯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援助,但对于第二次印巴战争而言,这援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巴基斯坦

正当此时,我国向巴基斯坦伸出援手。我们不仅从现役部队中调拨了大量59式坦克及其他武器,以提供支援,而且中国政府也未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也未要求印度撤除在我国与锡金边界一侧的军事行动,从而成功地限制了印度军队的行动。

中国的援助如同雪中送炭,不仅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巨大的支持,使其转危为安,更令沙特感到惊讶。沙特未曾料想,遥远的东方,我国会如此全力以赴地援助一个与其关系疏远却同样是穆斯林的国家。

沙特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不仅放宽了对沙特官员及商人赴中国大陆往来的禁令,而且沙特官方亦开始主动与新中国建立联系。

在1975年,沙特阿拉伯的王子默罕默德·侯赛因便莅临了广州交易会。鉴于当时中沙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侯赛因王子是以约旦进口商的身份踏足中国的。

沙特

1978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改革开放路线,此后,我国展现出更为主动的姿态,致力于与包括中东在内的所有渴望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加强交往。

沙特因产出丰沛且成本极低的石油资源,已跃居全球举足轻重的产油国之列。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巨额财富,沙特在伊斯兰世界中占据着领导地位。正因如此,沙特在中东地区对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80年代,历来被称作“火药桶”的中东地区,局势愈发动荡不安。首先,该地区两个大国——伊拉克与伊朗,爆发了一场持续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紧接着,1981年,以色列空军对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发动了空袭,这一行为一直被伊斯兰世界视为对其的最大挑战。

尽管沙特并未直接卷入其中,但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相关事件的影响。以1981年以色列对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空袭为例,当时以色列的行动甚至触及了沙特的领空。

两伊战争

在惨烈的两伊战争期间,沙特阿拉伯屡遭波及,承受了池鱼之殃的苦果。沙特油轮频遭伊朗的攻击,伊朗的战斗机也屡次擅自闯入沙特领空。

最令人震慑的是,尽管沙特坐拥辽阔的疆域和丰饶的财富,然而,长期和平的沙特军队在与伊拉克和伊朗的战斗力对比中,仍显得相形见绌。

伊朗与伊拉克与沙特的关系,可谓始终难以和谐。尤其是伊朗,其对沙特的敌意与竞争,更是频见不鲜。

坐落于中东这个硝烟弥漫的火药桶,毗邻两伊战火纷飞之地,沙特军队的战斗力显然无法为沙特带来应有的安全感。这一现状让沙特深感忧虑。

阿拉伯人

在这种背景下,沙特阿拉伯深感迫切需要一种具备战略威慑力的强大武器,用以震慑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显而易见,除却沙特无法获取的核武器,唯有战略弹道导弹才能满足其这一需求。

如何获得此类导弹?

沙特虽不具备显著的科技实力,工业基础也相对薄弱,因此,自力更生并非其可行的选择。在此背景下,依赖外部采购成为了沙特唯一可行的途径。

沙特首先便想到了经济繁荣且科技领先的世界强国——美国。在1985年,沙特驻美大使班达尔亲王率先向美方试探性地提出了购买“长矛”弹道导弹的意向。

这一提议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坚决驳回。原因是,在美国政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犹太势力团体认为,将此导弹出售给沙特阿拉伯,可能会破坏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此外,此举极有可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阿拉伯半岛

因此,沙特寻求购得美国“长矛”弹道导弹的愿望遭遇了挫折。面对美国的拒绝,沙特在无奈之下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选项:中国,一个承诺出售弹道导弹且不附加任何限制性条件的国家。

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援助与军售历史源远流长。追溯至1956年,我国便向埃及政府慷慨捐赠了两千万元瑞士法郎以及各类物资,旨在协助埃及人民抵御英国与法国的侵略行径。

自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之际,中东地区便成为我国武器出口的优先目标。在这段时期,即从1978年至1990年,我国向中东地区输出的各类武器装备,累计交易额达到了125.79亿美元之巨。

在80年代,尽管中国的工业发展尚不足以称得上先进,与美国的武器装备亦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我国毕竟是一个工业体系健全的大国。在众多武器装备中,尤其是战略导弹领域,我国的武器装备依然展现出极高的先进性和强大的实力。

东风3导弹

于是,沙特对中国的试探性购买弹道导弹的意向浮出水面。彼时,国王法赫德将此重任委托给了其弟苏尔坦亲王,并赋予该项目代号为“游隼”。

自沙特方面表达采购意愿以来,我国反应迅速且态度积极。究其原因,自1978年将经济建设确立为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以来,我国的发展始终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在真正实施改革开放、开始接触并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工业和经济体系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之后,中国始料未及地意识到,尽管我国已奇迹般地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但与那些发展了数百年之久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

尽管此刻中国热切渴望与外界开展贸易往来,可供展示的“王牌”产品却屈指可数。同时,国家亟需的外汇储备亦显得异常紧张。

邓小平

在这种背景下,武器出口成为我国手中的一张王牌。正因如此,在80年代,我国在对外武器出口,尤其是向中东地区的军售活动中,其核心宗旨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国武器出口的核心宗旨在于积累外汇储备,以此助力国家经济建设,并为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提供稳固的安全保障。相较于西方国家常以军售为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我国始终秉持中立立场,绝无此类想法。

沙特转而选择从我国引进武器,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因此,双方迅速达成共识,于1986年12月,中沙两国代表在沙特南部的一座空军基地正式开启了关于导弹交易事宜的深入谈判。

在持续一周的谈判过程中,双方就此次军售事宜展开了极为深入的交流。

沙特军队

谈判过程异常顺畅,得益于苏尔坦亲王的巧妙提议,沙特国王法赫德最终作出决策,决定引进我国的东风三型弹道导弹。

东风三号弹道导弹,作为中国60年代研制的一款关键弹道导弹,自1969年起正式投入部队使用。该导弹运用惯性制导技术,并搭载液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强大动力。其设计灵活,既可装载核弹头,亦能配备常规弹头,射程远达2000余公里。

即便不提其惊人的威力,其超远的射程亦足以让沙特为之倾倒。需知,这一射程相较于沙特最初计划引进的美国“长矛”弹道导弹的不足200千米,已实现了十倍以上的提升。

若沙特配备东风三型导弹,其射程之远足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甚至触及欧洲、印度以及苏联部分地区。

东风3

尽管中国并未将东风三导弹装备核弹头,然而即便其携带的常规弹头重量超过两吨,其威力亦足以对任何中东国家构成震慑。

加之东风三型导弹的飞行时间极为短暂,而中东各国尚不具备有效的拦截与预警能力,故此,此类导弹在中东地区的威慑力可谓是立竿见影。

因此,沙特阿拉伯对东风三型导弹的强大威力和远达射程感到十分满意。鉴于此,在双方初步谈判达成共识后,1987年2月,沙特阿拉伯代表团启程前往中国大陆,以便就导弹采购事宜进行深入的后续谈判。

自然,这一切必须避开美国的视线,因为即便美国的出口限制严格至连射程仅达200公里的长矛导弹亦不愿出售给沙特,更不用说中国所拥有的射程远超2000公里的东风三型导弹,美国显然不可能予以同意。

东风3导弹

为防止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察觉并从中阻挠,沙特代表团以“请求中国向沙特提供若干轻武器,用以保卫油田设施”为由,踏上了访华之旅。

抵达我国后,我国对其给予了尊崇至极的礼遇。在谈判过程中,我国更盛情邀请哈利德王子率团亲临我国东风弹道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正如哈利德王子在其回忆录《沙漠勇士》中所述,他是首位获得此类礼遇的外籍人士。

我国与沙特阿拉伯,一方愿售,另一方则诚信求购,加之沙特作为富裕之国,资金雄厚,故在历经数轮磋商之后,1987年下半年,双方迅速就东风三号导弹的交易事宜达成了共识。

我国向沙特出售了约35枚东风三型中程导弹,并同步提供了10至15个可移动的导弹发射装置及其相应的支援体系。鉴于沙特此前未曾拥有操作和维护弹道导弹的实践经验,我国承担了为沙特培训导弹操作与维护人员的责任,同时亦协助沙特构建其导弹发射基地。

苏尔坦亲王访华

沙特在采购中国东风三型导弹时,选择了现金支付方式。为此,沙特向中国支付了总额高达35亿美元的现金。这一数额究竟有何特殊含义?

在198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仅为20亿美元,换言之,仅通过东风三导弹的出口,我国便一次性获得了相当于前一年外汇储备1.5倍的巨额收入。这一军售交易对于当时我国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东风3导弹的贸易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单笔规模最大的军售交易。

在军售任务圆满完成后,沙特悄然将东风三型导弹及其配套设备设施通过海运带回国内。在充分咨询了中国专家的意见后,决定将部署东风三型导弹的基地选定在沙特南部广阔沙漠的边缘,具体地点为苏莱伊勒。

苏莱伊勒地处沙特首都利雅得560余公里之外,之所以被选定为导弹基地,不仅因其地理位置隐蔽,便于保密,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它位于以色列空军配备的F15战斗机以及伊朗空军装备的F4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

在得到中国专家的大力协助后,沙特在苏莱伊勒成功打造了一座设施完备且高度隐蔽的导弹基地。

自始至终,沙特始终高度重视保密工作,然而,即便如此,美国还是意外地发现了沙特采购东风三型导弹的消息。

首次曝光中沙导弹交易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一经公布,美国反应强烈,频次向沙特施加压力,甚至一度召回了驻沙特大使。

以色列局势尤为紧张,甚至多次发出警告,宣称将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对沙特境内的导弹基地进行打击。然而,面对这系列挑衅,沙特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并未向压力低头。

美曝光苏莱伊勒导弹基地

最终,沙特不仅于1990年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东风三型导弹亦顺利地转化为其战略杀手锏。1990年成功威慑伊拉克对沙特的入侵,便是这一事实的显著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