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闯黄岩岛挑事,中方多维度强力反制,马科斯政府算盘落空
2025年9月16日,中国海警在中菲黄岩岛对峙中采取强硬反制措施,成功管制多艘非法侵入中国领海的菲律宾船只。 此次事件中,菲方3014号公务船甚至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明知道中国一直在严密监控黄岩岛海域,却仍然选择硬闯,这背后隐藏着转移国内政治危机和讨好美国战略利益的双重算计。
2025年9月16日的对峙事件并非偶然,而是菲律宾一系列挑衅行动的最新表现。 根据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的说法,菲方组织10余艘公务船从不同方向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海。
AIS数据显示,菲方此次出动了5艘船只,包括海岸警卫队船只、水务局船只以及渔船。 这些船只最初以低于10节的低速航行,遭到管控后速度降为零,随后又开始移动,显示出规避管控的意图。
最严重的是,菲3014号公务船故意以危险方式冲撞中方海警船,严重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直接威胁中方人员安全。 中方通过无线电发出严正警告,并依法采取喊话驱离、航路管制等措施应对。
菲律宾近期在黄岩岛的一系列挑衅行为背后有着三重深层逻辑。首先是试图固化非法权益。 菲方长期在仁爱礁、仙宾礁等地非法“坐滩”军舰,试图通过高频次侵闯强化实际控制。 自2016年南海仲裁闹剧以来,菲律宾已发起327次侵权行动。
其次是转嫁国内矛盾。 菲律宾国内经济低迷、通胀高企,马科斯政府支持率跌至25%,急需通过外部冲突转移民众视线。马科斯政府面临国内政局动荡,通过挑衅中国转移国内矛盾。62%的菲律宾受访者认为“过度亲美损害国家利益”。
第三是裹挟外部势力。 美国在菲新增军事基地并部署“仁爱礁特遣队”,给菲方壮胆。 菲律宾试图通过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向美国展示自身的战略价值,以寻求美国的关税豁免和更多军事援助。
马科斯政府之所以甘冒风险在黄岩岛挑衅,与其国内日益严峻的形势密切相关。菲律宾财政赤字高达GDP的6.8%,原定“美国全额资助”的美军基地扩建承诺落空,菲律宾需要承担30%的费用。中菲关系恶化导致菲律宾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20万农民陷入困境。
马科斯支持率已经跌至39%。 自上周开始,菲国内大量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贪腐,要求小马科斯马上下台。 为了保住位置,小马科斯要求菲武装部队迅速应对,取消了所有部队的休假,启动“红色警戒”。
政治分析家认为,此次危机可能是杜特尔特家族在“搞鬼”,目的是拉马科斯下台,让副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上台。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马科斯选择通过黄岩岛挑衅转移国内注意力。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程度日益加深,这也是马科斯政府敢于挑衅的重要原因。美国近期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试图通过菲律宾来牵制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即将访问菲律宾,美国在背后支持菲律宾的挑衅行动,意在在南海和台海两线制造紧张局势。
马科斯政府向美军新增开放了四个军事基地,使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总数达到九个。 吕宋岛基地距台湾岛400公里,巴拉望岛基地距仁爱礁不足200公里。美国投入6650万美元升级这些基地,并部署了“海马斯”火箭炮等装备。 日本F-15战机首次进驻克拉克基地,美日菲军事一体化加速。
然而,美方的支持实际上有限。 虽然口头支持,美国却始终与冲突核心区域保持距离,暴露其“战略模糊”本质。 美国近年来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国内事务,其最新国防战略明确提出优先解决内部问题。
面对菲方的挑衅,中方采取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反制措施。法律层面,中国海警依据《海警法》第十九条,对非法侵入者采取包括使用武器在内的必要措施。 中方全程录像取证,并公布现场视频,以事实驳斥菲方谎言。
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已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强调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要求菲方立即停止侵权。 同时,中方通过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进一步强化主权主张的国际法依据。
生态治理层面,中国于2025年9月10日宣布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为3523.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珊瑚礁生态系统。 这一举措既回应国际社会对南海环境的关切,也反制菲方“资源掠夺”企图。
军事层面,解放军南部战区于9月12日至13日在南海开展例行巡航,正告菲方“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 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附近部署了多艘舰艇,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
黄岩岛事件再次证明,菲律宾的冒险主义政策不仅无法实现其非法目标,反而将自身置于地区对抗的风口浪尖。
中国驻菲使馆重申南海主权立场,指出相关权益有历史和法理依据,敦促菲方停止政治作秀。面对国内外的压力,马科斯政府的挑衅政策不仅未能赢得国际支持,反而使菲律宾陷入外交孤立。 东盟国家普遍对南海问题持谨慎态度,强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中国始终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诚意,但绝不容忍任何侵犯主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