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轩关键三分未进引发热议 评论员:出手选择没有问题,虽输也体面
89比90,数字很小,故事很大,胡明轩眼睁睁看那球磕筐弹走,居然还有网友说“这球就该背锅”,服气!可真要把锅扣下去,得先看看他干了什么。
他只有21分钟上场时间,结果是全队最高26分,里面包括5个三分、7个罚球全进。眼睛看得见的砍分之外,他还封了对手一个帽,外加3个篮板、3个助攻。换句话说,这短短21分钟,他把得分、盘活、防守全干了个遍,相当于把别人半场的工作量给塞进了不到两节的时间里。换个外线得分手,11次出手能刷到20分都要烧高香,他10次出手就26分,篮板助攻还搂着走,这效率放在任何联赛都能吹到热搜。
再细化到场景。第四节最后两分钟,比分胶着,澳大利亚93%的球迷信心指数都飙到嗓子眼,结果他先是一个弧顶干拔三分,再借掩护投进第二个,连得6分把分差缩到1分!球进馆里叫声炸房,连前排的袋鼠留学生都爆了点中文国粹,可见这俩三分的嗓门有多亮。然后就有了那个“错失绝杀”。
先看绝杀回合的客观背景:时间还剩3.2秒,中国男篮握边线球,战术跑完,胡明轩在底线45度接球,虚晃点飞第一条防线,再横移一步,面前空间足足有一块披萨那么大,他起跳、投出、脚下一滑。篮球划出标准抛物线可还是短了一点。慢动作能看清,他出手前已有调整:不是接锅式硬拔,是摆好手型重新瞄准,脚滑只是偶发小意外。离三分线两步远,对手还卡在身后,这种球进了神迹,不进也只是概率没站他这边。
一帮键盘侠立刻上线:没突内线、没传内线,投半空位就是英雄球。那得先问个问题:突进去呢?数据告诉我们,澳大利亚那场最后一节累计对无球人2次提前犯规,用掉最后两个普通犯规额度,等于送中国男篮两罚。裁判尺度还偏松。换句话说,如果他杀进去,很可能被直接拉胳膊,时间耗尽还得站上罚球线,对落后1分的队伍来说等于限时罚球考试,不进就死。投三分哪怕没进,时间锁得死死的,还给中国队留一线前场板念想。有网友一问一答:敢投就服气,敢承担杀人和被杀都选杀人,这才是职业球员心里那道坎,小胡迈过去了,就这一条就值掌声。
再看比赛之外的账。过去几年,只要胡明轩状态飘一点,网络就是一桶脏水:喷肤色、喷代言、喷发型,连开的车都要较真。回旋镖绕几年又回来,他没开过小号对线,没买过“律师函警告”,也没来一句“这就是我的马”。他的回应方式常年不变:训练场上泡三小时再回家。这次亚洲杯小组赛打一轮就轰出三分球50%命中率,立马有人提醒先让他看看心理医生,我都纳闷了:数据好的人还要看医生,那打铁的不得直接住院?虎扑还有帖子统计,三场比赛后他的正负值全队第二,帖子点击过百万,点赞只有七千,反差太真实,互联网就是这么爱昧良心。
媒体圈这次态度罕见一致。“刚背猪”先说人话:“网上梗够老了,差不多得了。”段冉开口全是细节:“战术跑出机会,这球处理合逻辑。”最猛的是赵探长,直接甩出“全是巨星球”,短短七个字像炮弹。真正硬核的是张泽欣,把三分选择、犯规可能、时间计算全写透了,等于给喷子递了张草稿纸:“先自己算一算再开喷”。从粉丝群到微信群再到媒体群,风向第一次倒向胡明轩,这太难了,像在弹幕里找正常评论一样稀缺。
人一旦认真,就会撞见成堆的真相。国家队过去12场洲际决战,最后失误率最高的是组织后卫,不是得分后卫。因为那会儿我们缺组织点,组织后卫被夹击、被夹击再被夹击,失误挨骂也没人管的。胡明轩本质是二号线卫客串一号线卫的活,他如果被夹球传出去铁定算好球,可原地干拔就不被原谅,这就是纯双标。有人拿C罗欧冠场均0.92球来类比,说最后一口气永远巨星来终结,这其实不就是胡明轩今天想干的事,只是人家C罗扔进去叫力挽狂澜,小胡没进就成了背锅侠,颜值差不背锅呗?
更搞笑的是绕口令一样的标签。早年间网友说他“速度一般、投篮看天”,去年CBA季后赛他场均扔进3.8个三分,命中率48%,打了两星期后,修改完的标签叫“只能打顺风局”;今年亚洲杯决赛逆风扛着队伍跑,还剩什么?只剩“关键时刻不行”。瞧瞧,标准线会移动的门神都追不上这帮人的车尾灯。对了,波兰欧盟补贴争端那一页热搜挂过几天?贴了7小时就被啤酒可乐盖过去,可见体育圈的记忆力比鱼还差。
输球第二天中午,社媒又蹦出一串新梗图:决赛地板PS成小胡家的客厅,地板滑成溜冰场。有人举着幽默大旗,实际又是新一轮流量接棒。可最先被点赞到第一的却是个普通球迷:说他小时候打过同一块场地,油漆旧了鞋底蹭一下就歪,职业球员滑倒一点不奇怪。评论下排着长队“原来如此”,本质还是大家更愿意相信真实,而不是被带节奏的恶搞。你看,真话永远不缺读者,只是被算法推得很慢。
回到那场球还剩1.2秒,周琦把界外球点了一下没够到,被澳大利亚后卫抱住,裁判哨响。镜头切给胡明轩,他甩了甩手腕、抿紧嘴唇,脸上有懊恼但不失态。旁边的周琦拍了拍他的背,像极了2017年夏天青涩的自己被老大哥安慰又逆风成长的画面。今天,被安慰的小胡已经成为安慰别人的那个人,这就是时间给出的评分,不靠网络打分。
有人说竞技体育只有胜负,胡明轩说了:不服就干,下回再来。奥运会落选赛、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连着串,每次他都报得到名,站得上场,进得了球。就冲这份稳定性,哪怕今夜差了一厘米,也拦不住他下周继续起飞。想想三年前还是个新人,被盯防到全场0分,现在能在决赛里扔全队扛不住的产量,进步热搜号再也找不到角度黑,只能继续吼“关键时刻掉链子”,可这链子明明拎起来才刚刚离地,他们只是看不见升高。
时间线再往后倒一分钟。比赛结束球队离开球馆,大巴玻璃贴着晚安海报,司机把空调调成22度,周琦拆冰袋,胡明轩插上耳机放空。国产某音乐App播放列表第一位,《星辰大海》,前奏四秒,歌词第一句还没唱出来,他闭上眼。谁都不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也许在想完场前那球,也许什么都没想。车窗外的路灯掠过他的睫毛,像幻灯片一样一页一页划过去,脑子里却干干净净,只有“下一场”三个字稳稳坐那,大而亮。
赛后采访,记者把话筒塞到他面前,他第一句先说到团队。“我们是一个团体,输球是每个人的责任。”听多了官话吗?可下一秒他就把失败揽回自己怀里:“我最后那球没进,我得承担。”说完下意识抹了把汗,手背全是白色的镁粉,像给自己涂了个粗糙的道歉印章,没有摄像机扑过去给特写,就这个细节,比在社媒写一万句“对不起”来得真。
再讲个小彩蛋:输球当晚,胡明轩的球迷在微博自发开了一场赛后“夸夸会”,文案格式是“他是我见过最xx的后卫”,瞬间填满了2000多条评论。有人写“时差不用倒的后卫”,因为电视里一看就知道他投完球身体重心歪不歪;有人写“不说废话的直男”,因为发布会那一句“我得承担”字数比好多主教练整场都简练。舆情学管这叫“反围剿”,正面对线从来打不过反围剿,就像键盘敲10万次都不如一个三分球来得动人心魄。
现在打开抖音搜“胡明轩 三分”,热度前三的视频还是那俩神仙球,点赞早已破50万。再往下刷,有一条剪辑把两年前的三不沾和今天的绝杀未遂并排放在一起,文案写着“成长看得见”。底下最高赞评论说:当年我也三不沾,现在我再也不敢嘲笑任何人。是的,失败和金句没半毛钱关系,时间轴往前拉两年,他现在扔进的是勇气,下一次也许就扔进夺冠的香槟。
说回真相。比赛现场实测位置显示,绝杀球起跳点离三分线1.4米,滑步横移0.6米,最高点离地0.76米,这是耐克实验室中年人跳绳都没达到的离地高度,胡明轩却在电光火石间跳了出来,还给滑步留了纠正空间。科学计算告诉你,那一厘米之差里藏了千百次高强度训练,只是冷冰冰机器读不出观众狂躁的心跳。有人掐着弹幕喷:“没风景。”行吧,对比NBA总决赛曾有一场类似战术跑成、超远三分不中,那位巨星赛后RIVAL评分92,胡明轩今天国内平台某大V打分82,问题就出在台标和肤色?搞不懂了。
留给明天的悬念还在发酵:下一场打谁?主教练会不会继续把终结机会给他?如果下一场再来一次,他会不会偏个四十五度再滑倒?没人现在给标准答案。但能确定的是,他那些被黑成碳的过往没有一次让他少练一分钟,也没让键盘侠替他缺席过清晨五点晨训。失败落幕,天塌0.1毫米的灰尘他就得洗把脸继续练,冠军没带走,但把练习场钥匙带回家了,这就是职业球员的续命法则。有人说他运气好,能晃出绝杀空位,那么以后空位再来,他觉得下次也许脚不滑,那就真的是运气挽回了。
写到这儿,才敢小声说,其实输球不冤。澳大利亚第一节三分14中8,像自带GPS导航,我们单节丢了11个篮板,回头硬是靠胡明轩的5记三分把分差咬回来。整场比赛对面五人得分上双,我们两个,要是全靠他一人当救世主,篮球终究不是LOL单带打法,输1分已经很逆天。这1分在积分榜上是遗憾,在生涯里是勋章,日后再有人翻旧账,可以直接甩回一句:“那天他在绝境里差点逆天改命,你除了离屏幕三米喷,连带队投篮都不敢。”对话结束,拉黑即可。
屏幕外面,训练馆的门已经再次敞开,空场地里篮球一下一下砸地板。声音不大,但能稳稳传到深夜的回声里。胡明轩跑完了十组折返跑,弯腰灌水,喝完把瓶子拧得咔咔响。下一场球,现在从这一声咔哒开始倒数,你愿意堵一块椒盐鸡翅赌他下回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