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幕后支撑力量披露,在东北鲜少有人敢招惹,多亏三位贵人帮扶
过了山海关,有事儿就找本山。
这句话说明了赵本山在东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
他是如何从一个不出名的二人转演员,一步步走到巅峰的呢?
有网友发现赵本山背后有三位“贵人”,直呼:“难怪赵本山一直这么受欢迎,换成我也行!”
那这三位重要人物到底是谁?我们接下来一起来回顾一下。
二叔赵德明
小时候的赵本山,生活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
他6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他。
爸爸因为失去了妻子的经济帮助,家里变得很穷,还有一个经常生病的儿子要照顾,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就这样,赵本山成了一个孤儿。幸好,二叔愿意收留他。
可以说,没有二叔赵德明,赵本山就不可能有今天!
赵德明是赵本山的二叔,他也是一个盲人。
人们常说,当一扇门关闭时,一扇窗户就会打开。二叔虽然看不见,但在艺术方面他样样拿手,拉二胡、唱二人转都难不倒他。
二叔用他的才艺为村里人的婚丧嫁娶表演,这样他们一家人才能维持生计。
有时候,拉二胡赚了钱,就吃点家常菜,要是没赚到钱,他们就上山采野菜,到河边捉青蛙。
赵本山年轻时,看到二叔的辛苦,还想过用给人看相的方式骗钱,但被二叔及时制止了。
二叔告诉他,赚的钱要光明正大,不能偷偷摸摸。
或许是童年时与二叔共度的时光,让成年后的赵本山也学会了拉二胡的技艺。
在二叔的指导下,赵本山学会了抛手绢、吹唢呐和唱小曲,渐渐地,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
赵本山不忍心再看到二叔那么辛苦,也不希望再过那种吃一顿愁下一顿的日子了。
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7岁时成功加入了当地公社的文艺宣传队。
加入文艺宣传队后,他开始在不同的舞台上忙碌。
23岁的时候,赵本山去铁岭参加了一场比赛,他的精彩表演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贵人。
李忠堂干爹
当年,赵本山在台上表演《瞎子点灯》,李忠堂坐在台下观看,他发现赵本山很有表演天赋。
不过那时的他们并没有任何交集。
那时候,李忠堂既是政协委员,又是艺术馆的馆长,社会地位非常高。
1982年,正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但李忠堂却发现镇上的居民都偷偷地想要生孩子。
为了配合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李忠堂创作了剧本《摔三弦》。
剧本写好了,但选谁来演让李忠堂头疼不已!
主角张志是个盲人,可是李忠堂见过的演员中,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心中对张志的形象。
当李忠堂感到束手无策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没错,这人就是赵本山!
两年前,赵本山在台上表演的《瞎子点灯》,把盲人的神态和动作表演得非常到位,让李忠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忠堂赶紧去找赵本山,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请他演自己的剧本,并对赵本山说:
本山,在我心里,你就是这个角色,只有你能把角色演得最好。希望你不要拒绝我!
李忠堂一来,赵本山正为缺钱发愁,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哪会拒绝呢!
赵本山的儿子赵铁蛋从小就是聋哑人,还患有软骨病和心脏病。
因为医药费很高,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了。仅靠赵本山在剧团的工资根本不够用。
赵本山为了给儿子看病,想尽了所有办法挣钱。
幸运的是,李忠堂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希望。
面对李忠堂的邀请,赵本山原本应该感到高兴,可是他却遇到了难题!
李忠堂提出了一个要求给他:
“你得在三天内掌握《摔三弦》这首歌。”
赵本山听到这句话,惊讶不已:“三天,怎么可能?至少得一个星期。”
但李忠堂没给赵本山留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三天时间,演得好就留下,演不好就得离开!”
赵本山原本打算转身离开,可是为了给儿子筹集医药费,他还是留了下来。
从那以后,赵本山每天都在背台词,仅仅三天时间,他只休息了几小时。
功夫果然没有辜负那些有心的人,三天后,李忠堂观看了赵本山的表演后赞不绝口!
当轮到赵本山上台表演时,他感到非常紧张,但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后,他的紧张感渐渐消失了。
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都觉得赵本山扮演的盲人角色是真的一样,完全看不出来是假的。
因此,他还获得了“天下第一瞎”的名号。
这次演出之后,赵本山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东北地区。
他在节目里提到过:“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改变!”
李忠堂非常欣赏这个既能干又有表演天赋的人,还收赵本山为干儿子。
有了李忠堂的支持,赵本山获得了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站上了更高的舞台,演艺生涯因此越来越顺畅。
1987年,赵本山和绰号“关东丑王”的潘长江一起出演了《大关灯》这部作品。
这场戏比《摔三弦》受欢迎多了,那两天演员们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收工。
赵本山的演出费也涨了好几倍,从前几十块钱一下子涨到了几百块,有时还能拿到几千甚至几万元。
很快,这两人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东北,成了家喻户晓的热点人物。
李忠堂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干儿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觉得赵本山不应该只在东北地区有名,他希望全国的观众都能认识赵本山。而当时央视春晚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忠堂找到了当时非常火的姜昆,希望他能帮赵本山登上春晚。
“本山可真是个厉害的人物,要是他能上春晚,收视率肯定能翻倍呢。”
姜昆,这位相声界的前辈,曾经助力赵本山登上春晚的舞台,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记忆。作为相声界的传奇人物,姜昆不仅在表演上有着深厚造诣,还对后辈艺人的成长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他与赵本山的师徒情谊,也成为文艺圈里一段佳话。正是在姜昆的提携和帮助下,赵本山凭借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接地气的创作,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春晚上大放异彩,为全国观众带来了无数欢笑。这段经历不仅见证了赵本山的成功,也体现了姜昆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对传承和发展相声艺术的执着与热情。
姜昆见到赵本山,不相信他有如此“本领”。
姜昆在观看赵本山的表演后,连连称赞,对这位外表普通的人刮目相看,决定把他推荐到春晚的舞台上。
于是,赵本山得到了在哈尔滨举办的春晚分会场的录制机会,为了这次表演,他可是费尽了心思。
在节目播出的那天,我非常高兴地邀请了家里的亲朋好友来观看我的表演。
没想到,等了老半天还是没见到自己的节目。
赵本山一脸困惑地找到了姜昆:“我昨晚看了整整一夜,都没看到我的节目,怎么回事啊?”
姜昆叹着气看着赵本山,说道:“你的节目跟春晚的主题不太搭,节目组已经决定不用了。”
赵本山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又生气又失望。
然而,赵本山并没有因此灰心,他重新理解了节目,并持续进行改进。
姜昆看到赵本山这么用心,担心他的努力白费,就亲自给春晚导演写了一封信。
信中大致提到:为什么赵本山的节目突然就被取消了,完全没有声息?然后向导演介绍了赵本山的出色才能。
姜昆再次为赵本山争取到了在春晚表演的机会。
1990年,赵本山在春晚表演了小品《相亲》,这个节目让他在全国范围内走红,名声大噪。
接下来的21年,赵本山一直是春晚的台柱子。
多少人在除夕之夜,都守在电视机前,只是为了等赵本山的小品表演。
有消息称,赵本山为了感激姜昆的帮忙,特意花了大价钱送给姜昆一瓶茅台酒。
然而命运多舛,赵本山和姜昆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有人说这背后的原因是姜昆反对郭德纲,而赵本山却站在郭德纲这边。
赵本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姜昆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