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生孩子就跟领福利一样,三胎那数字猛涨,直接到35.5万
说起湖北天门这地方,现在生孩子就跟领福利差不多了。
二胎家庭能拿到最高28.7万,三胎那数字蹭蹭涨,直接到35.5万,这可不是扯淡。张雪生了二胎后,现金一拿就是9.6万,6万的购房补贴直接拿来当首付,硬生生在市区买了套房。
更牛的是那张“生育荣誉卡”,跟咱平时用的银行卡差不多,分娩补助、养娃津贴直接打进卡里,比发工资还准时呢。
佛子山镇那对夫妻更厉害,生了双胞胎,光房补就有18万,再加上各种补贴,合计一共拿了31.49万。
他们拿着这笔钱,在学区买了套130平的房子,算下来几乎没掏多少钱。
天门这补贴力度,放眼全国县级市里都算顶呱呱的。
呼和浩特二胎补助有5万,杭州那边顶多几千,天门这地方更夸张,直接上“买房+养娃+生娃”三板斧,连广州打工的李磊都心动了,专门回天门给双胞胎办户口,就图着拿18万的房补。
数据回暖背后的隐忧
政策一出手,成效显著,2024年天门新生儿增至7217人,八年来头回上涨17%。
楼市也没闲着,从2023到2024年,商品房成交量蹭蹭涨了6%到8%,库存从一万多套砍到了六千多套,房价稳得住,没见跌。
热闹背后藏着不少问题,咱们这儿的老师孙雪梅尤其感触深刻。
她那家民办中学以前得靠摇号才能进,现如今招生人数直线跌,从500人滑落到300人,校长还真让老师们跑村里去发传单。
更甭提那些关门的幼儿园和小学了,原因也不难理解——年轻人全往武汉打工跑,街上放眼望去都是些中老年人,45万外流人口里头,青壮年占了大头。
咱省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25.81%,全省老龄化最厉害,这事儿可真不好对付。
体制内还有那“催生KPI”的事儿,周曼本来不打算要二胎,结果单位领导两个月一聊心,暗示说生了孩子评职称能抢个先。
没辙,她只能顶着怀上了,单位领导比她还乐呵,每天叮嘱她多歇着,说白了,这就是把生娃当业绩来盯着。
官方是说晋升名额会增多,不影响别人,可明眼人一看,这事儿就有点走样了。
补贴之外的“育儿困局”
钱虽然能处理部分难题,可有些问题它真帮不上忙。
周慧在武汉工作,孩子留在天门老家,每周得花四个小时坐高铁往返。每当孩子哭着不愿离开,她心里那个酸楚,真不好受啊。
她说:“补贴到3岁又能咋样?以后补习班、学区房哪个是白送的?”
王芝更是急得直挠头,本来退休打算到处跑跑,结果儿子添了二胎,非得她帮着带娃,忙得连腱鞘炎都犯了。
“钱我不稀罕,就图个不那么累。”她叹道。
天门那平均工资才3000块,补贴拿了也难留住年轻人,多半人还是得往武汉跑,“留乡就是降薪”,这就是咱们面对的现实。
天门这回弄得跟做实验似的,花钱确实能拉动新生儿,但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这些老大难问题,根本没见着起色。
打个比方,种庄稼光施肥不整地,长得快也不一定结得好果子。
瑞典生孩子有超长的产假和公立托育设施,硬件条件倒是跟上了,可托育服务和女性就业保障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确实差距还挺大。
这么看,催生可不是光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看看天门这情况,钱能换来一阵子漂亮的数据,可真想让人敢生娃、愿留下,还得真刀真枪在就业、教育和育儿支持上下功夫。
要不然哪怕补再多钱,周慧们的烦恼还不是照样存在,王芝们累得还是那样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