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拉高,四家龙头股价下挫,周期走势资金偏好成主因
讲真,最近逛A股,简直就像逛了一趟魔幻游乐场,刺激到让人直呼“见鬼”。
眼看上证指数冲着3800点一顿猛飙,隔壁的基民喜笑开花,可转过头来看那些全球顶级龙头——中国石化、京沪高铁、上港集团、晶科能源这4家公司,股价都跌成了“城乡结合部的路灯价”,还硬生生比去年2700点时还要低。
这是什么活见鬼的操作?大盘拉高三周,龙头公司价位却岿然不动,甚至有点像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不是哥胡扯,逢人就会有那一句灵魂拷问:“全球第一的公司都才5块钱,真香还是雷区?”
有股民端着小板凳,盯着股吧屏幕,左看右看直挠头皮,心里憋着那句老话,“这年头啥都离谱,连A股都开始玩逆向思路了?”
仔细扒一扒,这4家龙头可不是浪得虚名。
中国石化,国际炼油业的老大,全球加油站排名第二,平时赚得盆满钵满,能称得上能源板块里的“胖头鱼”。
但如今的行情,大伙看盘都皱眉——5块出头的现价,比2700点时期还干净利落地跌了14%,简直就是“油价一跌,股票白菜价”。
怪就怪在“存银行还安全点”,偏偏每年4%的股息率也挺香,老人家一边发愁一边嘴硬,“算了,权当活期,躺着收点利息”。
不过你问他心里爽不爽,他多半得来一句,“钱账上是增了点,可看着那绿油油的K线,没人能嗨得起来”。
再瞅瞅京沪高铁,世界上最长的高铁通道,平时抢票堪比抢春晚门票。
每逢节假日高铁票堪比“红包雨”,但你要说股价?稳得快能拿去当砖头砸核桃,几乎一动不动,还是那个5块2几毛的吊点。
人家股民调侃得挺到位:“坐趟高铁得掏几百,买一股才几块,咋感觉像超市送优惠券?”
中报上说营收和利润都略有下滑,股息率勉强“能喝半杯水”,别扯啥稳中有进,股价就是不涨。
有网友吐槽得贼接地气,“坐的是中国速度,买的是慢速轮椅股。”
接着轮到港口界的“带头大哥”——上港集团。
连续十五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封王,长得都快成上海的门面担当了。
但这股价也就刷个存在感,比去年还矮半头,只剩5块4出头,股民调侃“这价格,连表情包都跟不上了。”
业绩上说,上半年略有回落,股息率稳如“十年定投”,市场却没啥反应。
有散户直接给港口企业上了生动注解,“海运费涨到天上去,港口股跌到地下去,这剧本编得连我家猫都迷糊了。”
真是能玩心跳。
最后一个是新能源里的“光伏天花板”——晶科能源。
世界级光伏组件销量冠军,N型技术也是独步天下,乍一看风头十足,可这半年的行情却让人心里直打鼓。
股价奔着地板去了,5块3多甚至比去年跌了近20%,要不是还发点分红,投资者估计早拉黑了。
有新人还总喜欢追新能源概念,结果一买就心塞,“当初讲的新能源龙头如日中天,现在连老煤炭股都比它体面。”
到底还是被市场无情地拍打了一下。
话说回来,大盘都在天上飘着,咋这几根“擎天柱”彻底趴窝了?
扒拉数据、看行业,答案有点戳心:周期魔咒就在这儿。
石化和港口,向来跟国际局势、供需周期齐步走,油价一晃,利润“就像昨天的饭盒一样不香”。
现在大环境偏弱,下行周期把业绩顶得死死的,别看公司牛气,市场就是不买你的账。
再说晶科能源,新技术再牛,光伏产能过剩也是个大窟窿,行业周期寒冬,故事讲不动就没人来听。
还有资金偏好问题,这些大盘股盘子太大,游资、机构想调仓还得斟酌,“银子砸进去都能扔个水花”,没热点的票自然冷清。
资深股民给的总结很中肯,“现在都讲新概念、小盘题材,老龙头稳不稳没人在乎,故事好玩才有人追。”
说白了,就是“炒新不炒旧”的时代寓言。
讲到5元区的抄底机会,新手一头雾水,老手一句老话:铁律得记牢。
首先看看股息率,这榜里头几家公司年化都能蹭个3%以上,勉强当存款没啥毛病。
但“稳收利息,别做美梦”,指望一夜暴涨?还是想想怎么平稳度过下半年的行情吧。
再说周期,别碰正在下行的板块,晶科能源这会儿在光伏低谷,石化板块也捏着油价浮动,“抄底先问问现金流能不能扛住半年”。
最后那句扎心的话放前面,“全球第一不代表股价第一”,龙头也有故事冷、概念不香的时候,A股最擅长“炒题材”。
“名头再大,业绩不行也白搭。”
现在回头看,这几个全球唯一的中国龙头,明明业绩稳定,可股价就是在地上磨蹭,真让人感叹“金子落在泥地里也不会发光”。
是不是黄金坑没人敢下定论,是价值陷阱还是错杀良股?市场看法分散,有人痛斥不公,有人赌未来反弹,还有人摆烂:“做股民,最后全靠心理素质。”
一面是令人心塞的大盘繁花,一面是冷冷清清的龙头价格,究竟怪哪一边?
行业周期、投资偏好、市场讲故事,各种因素交织,直接给高市值企业来了个“跌停体验卡”。
A股一直就这样,资金大都流向热点小票,“先有故事才有追捧”,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一部分正经龙头被市场冷落,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排队等候区”。
其实想想也不冤,资金就是贪新怕旧。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公司就彻底没机会翻盘?
得看时间窗口,也得看行业趋势。
那些坐等分红、想当存款的“佛系派”股民,短期没戏,但长期可能还真有点希望。
不过,从现在的周期趋势来看,这几家顶级龙头短线难有爆发,反而成了“高息窄波动”的另类资产。
市场风格转向了新经济、成长题材,传统行业的“分红稳健”早就不是吸金法宝,明明企业还能挣钱,股价却无力上扬。
市场信仰风向变了,对业绩稳、分红多的巨头,投资人仿佛开了过滤器,“没新故事、就不配溢价。”
像上港和石化这样老字号,只能靠时间慢慢泡,“有意见却无力反击”。
资本市场本身就好讲故事,逻辑掉头,龙头就变成了“被遗忘的宝藏”。
这局怎么看呢?说实话,5元价位的全球龙头像是长期投资的“备用轮胎”。
剩下的就看你信不信行业反转,看不看好大盘一轮新风口。
想搏短线机会的,估计得憋着那口气再观望,别一下子把“买入信仰”当成提款机。
老司机建议就是“三看”,分红能不能满足、行业周期扛不扛得住、公司故事有没有更新。
别光盯着“全球第一”的名号,A股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讲究的是顺周期、顺资金、顺热点。
你要说这些公司真没投资价值?也不见得;但要指望它们瞬间翻身?那还得等风来。
过去那种“龙头恒强”的逻辑,已经在资金偏好和行业讲故事里被反复揉搓,谁想抄底就得做好“耐心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其实市场也没对错,只有冷暖自知,谁能熬到风口、谁能提前撤退,全凭个人盘算。
像这些名字在行业里都响当当,但在市场追捧里却打了个结,“金融世界就是这么让人咬牙切齿”。
谁能想到,黄金公司也能跌坏了,留下的只有键盘后的唏嘘。
话都说到这里,“你觉得这几只龙头是捡便宜还是埋雷?”
欢迎敞开楼层讨论,把你的故事和观点砸出来,咱也提醒下身边的股民,不要被“名号光环”晃了眼,业绩和趋势才是老铁王道。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