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路边榴莲套路:缺斤短两、品质差!莫让贪便宜吃大亏

产品展示 2025-08-12 08:02:28 146

近日,在河北省清河县街头出现的“9.9元一斤”榴莲摊位引发热议。不少市民抱着“捡漏”心态购买,却遭遇“缺斤短两”甚至买到无法食用的“生批榴莲”,最终只能将整颗榴莲丢弃。环卫工人透露,垃圾箱内频现被丢弃的榴莲,网络投诉中也充斥着“路边榴莲陷阱”的案例。看似诱人的低价背后,暗藏诸多消费陷阱,亟待引起警惕!

低价诱惑背后的三大套路

一、“鬼称”横行,缺斤短两成常态流动摊贩常使用可调节的“作弊秤”(俗称“鬼称”),故意调高重量。近日,在河北省清河县街头出现大量外地安徽和河南的路边榴莲摊位。笔者购买一个8斤的榴莲后,经过多次称重显示“5斤2两!”当找到商贩时,称“我们外地的不容易,退钱算了”在商贩甚至狡辩称“按高价才算足称,9.9是为了吸流量。”消费者稍有不慎便掉入陷阱。二、以次充好,专售“生批”坏果9.9元榴莲不但缺斤短两,大多都是生批不能食用。据一位环卫工人说“这几天垃圾箱里经常出现整个的榴莲。”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称,她也买的路边榴莲,根本不能吃,当找回去时,卖榴莲的说“放几天就好了。”结果,她放了六七天也没不吃!据知情人透露,部分摊贩低价收购未成熟或变质榴莲,以“生批果”冒充成熟果实。这类榴莲果肉发黑、发苦甚至腐烂,根本无法食用。消费者若当场要求剥壳查看,摊贩常以“需回家检查”为由诱导交易,待发现问题无法维权。三、托儿烘托抢购假象,制造焦虑

走访发现,在清河县城区,路边榴莲销售经常出现抢购现象,奇怪的是,有三五个外地口音的搭讪挑选,就是不见购买!

观察发现,摊贩常雇佣“托儿”假装抢购,高喊“肉多划算”,营造“不买就亏”的氛围。这样一来,消费者在人群裹挟下容易冲动消费,忽略对重量、品质的核实。

在互联网很多平台,经常对流动销售榴莲缺斤短两,销售劣质榴莲现象进行披露!到全国各地并没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警示提醒:“天上不会掉榴莲,只会掉陷阱!”路边流动摊贩的低价榴莲看似“实惠”,实则可能让您损失钱财、浪费食物,甚至危害健康。转发提醒亲友,莫因一时贪便宜,让黑心商贩得逞!若您也曾遭遇类似骗局,欢迎留言分享经历,共同揭露套路,守护消费安全!(本文综合自多地市场监管案例及消费者真实经历,呼吁理性消费,谨防诈骗。)